目前TOPCon 凭什么碾压 BC,主导光伏市场?
2025-04-02 11:32:21
近日,部分地区在风光项目开发建设相关通知中提及,2025 年计划实施 2GW 左右光伏领跑计划,并要求组件转换效率达 24.2% 以上。此消息一经发布,便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与讨论。不少业内人士指出,在当前光伏行业发展态势下,单纯强调组件的正面转换效率恐有不妥,应着重强调综合效率的价值,以此避免引发新一轮的 “内卷式” 竞争。
回溯过往,光伏领跑者计划在我国光伏行业发展初期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。彼时,该计划有效促进了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,助力我国光伏产业迅速崛起。但时过境迁,如今的光伏行业已成功跨越平价阶段,彻底摆脱补贴依赖,步入高度市场化的充分竞争时期。
在这一背景下,强化行业自律、整治 “内卷式” 竞争、规范地方政府与企业行为,已成为当下光伏行业发展的主旋律。只有正确理解并践行光伏高质量发展的内涵,才能有效规范行业竞争秩序,推动光伏行业迈向更高发展阶段。而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,组件环节又占据着尤为关键的地位。
组件高质量标准 “有点绕”
一直以来,转换效率都是衡量光伏组件性能的关键指标。然而,鲜为人知的是,光伏组件标称的转换效率,仅指正面转换效率,即通过正面标称功率除以正面面积计算得出,这一过程完全未考虑背面部分,相当于背面发电能力被 “忽视” 了。背面发电效率仅仅通过 “双面率” 这一指标进行间接反映,这无疑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冷知识。 目前,工信部发布的《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(2024 年本)》,对双面组件转换效率的要求同样仅聚焦于正面,并未涉及背面,即未将双面率纳入考量范围。但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,随着下游应用端对双面组件发电增益的认可度不断提高,2023 年双面组件市场占有率已提升至 67.0%,成为市场主流产品,预计 2024 年这一比例还将进一步提升至 70%。在实际的电站投资方组件招标中,“双面率” 也已成为各大能源央企等重要的招标指标。不难看出,基于行业初期单面组件制定的现有标准,在双面组件占比日益提高的当下,问题逐渐暴露。该标准仅反映了组件的正面发电能力,却无法体现背面发电能力,难以客观、全面地衡量组件的综合性能与价值,已明显不合时宜。 以 TOPCon 组件和 BC 组件为例,BC 组件的标称转换效率或许高于 TOPCon 组件,但其双面率却明显偏低。若将背面部分纳入考量,TOPCon 组件凭借其更高的双面率、优异的低辐照性能和低衰减特性,在综合效率和综合发电能力上反而更具优势。特别是在大型地面电站项目中,由于沙漠地区地表反射率可高达 35%,TOPCon 组件的这些优势使其在综合发电性能上的竞争力更为突出。也正因如此,目前 TOPCon 组件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远高于 BC 组件。 如果始终通过标称转换效率(反映正面)和双面率(反映背面)这两个独立指标来评价组件性能,必然会面临权重取舍的难题。一旦过于强调标称转换效率而忽视双面率,就会导致对组件性能的评价出现偏差。 “综合发电效率” 的新理念
尽管上游组件端在效率标准的界定上存在一定模糊性,但下游电站客户却始终保持着理性。在组件选型及项目可行性论证过程中,他们会综合考虑标称转换效率和双面率,也就是将正面效率与背面等效效率相结合的 “综合发电效率”。 在 “双面化” 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,双面组件在全球 90% 的应用场景中都展现出显著优势,尤其是在沙漠、戈壁、荒漠等大型光伏基地。在这些场景下,“综合发电效率” 无疑是衡量组件性能的更优指标。 目前,行业内 TOPCon 2.0 组件的双面率已达到 85%,较头部 BC 组件高出 15%,最高甚至可达 90%。在 5%-30% 的地面反射率下,TOPCon 2.0 组件单瓦发电增益可达 0.4%-1.09%,充分彰显了其强大的综合发电效率优势。 显而易见,当前仅反映正面效率的标称转换效率,已难以适应组件及电站的发展趋势。而 “综合发电效率” 这一概念,科学、严谨地综合考量了正面与背面的功率贡献,能够更全面、准确地反映组件性能,真正实现了引导光伏电站降本增效的目标,契合电力市场化后降低度电成本的需求,更符合光伏高质量发展的内涵,理应得到行业的广泛推崇。
市场化导向的新秩序
光伏行业的高质量发展,必须坚定不移地以市场化为导向。近日,国家发改委、国家能源局发布《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,此通知一经发布便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,将市场化导向提升到了新的高度。 事实上,无论是光伏组件、逆变器,还是跟踪支架,作为光伏系统的主要构件,其核心目标都是实现更低成本、更多发电,且是全周期的多发电,无论是正面还是背面的发电能力,都应围绕降低度电成本这一核心目标。 任何技术的迭代升级,都必须符合市场化导向。TOPCon 之所以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碾压 BC,除了其综合发电效率更具优势外,成本也是一个重要因素。目前,新建 BC 电池单 GW 设备投资约 1.8 亿元,总投资 2.6 - 2.8 亿元,相较 TOPCon 新建成本,BC 高出 0.08 - 0.1 元 / W。而通过 TOPCon 升级改造,单 GW 改造成本仅约 3000 万元,成本优势十分明显。 成本、双面率、低辐照、综合发电效率等全周期的成本及效率优势,共同推动 TOPCon 组件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 70%,并在与 BC、HJT 等技术的竞争中脱颖而出。 光伏产业本质上是能源产业,制造端只是其上游环节,上游的技术进步必须服务于下游的需求,即以市场为导向,这是推动上游制造端技术进步的根本动力。作为制造端末端的组件,更应严格遵循这一原则。 业内专家认为,光伏行业应树立全生命周期的 “资产化” 思维,提升光伏资产的可融资性及可交易性,更加注重预期现金流及全生命周期价值,以此倒逼上游制造端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2025 05-06
TOPCon 电池提效工艺
[list:subtitle]
1)边缘钝化:预计提效 0.2%+现有组件普遍以半片电池的形式封装而成,因此基于整片硅片沉积功能层之后,需要通过激光切割得到半片电池。电池片切割后产生新的表面,而新表面往往存在大量悬挂键、杂质、晶格缺陷等复合中心,导致效率损失。边缘钝化是采用原子层沉积(ALD)技术指在半片电池的新鲜表面沉积 AlOx 钝化层以减少
2025 04-16
美国“关税大棒”,能“打死”中国光伏吗?
[list:subtitle]
4月8日(美东时间),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宣布,自4月9日凌晨00:01起(北京时间4月9日中午12:01),美国将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50%的关税。加上此前已经生效的20%、34%关税,美国针对中国的关税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04%。这意味着,中美之间的正常贸易之门将实质性关闭。美国特朗普政府疯狂挥舞“关税大棒”
2024 11-12
带你了解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有什么区别?
[list:subtitle]
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在多个方面存在区别,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1、应用场景不同• 储能电池:主要用于电力储存,如电网储能、工商业储能、家庭储能等,以平衡电力供需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用能成本。• 动力电池:则专门用于为电动汽车、电动自行车、电动工具等移动设备提供动力。2、充放电特性• 储能电池:通常具有较低的充放
2024 09-11
高低温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
[list:subtitle]
锂电池中的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、工作温度范围广、循环寿命长和安全可靠的优点,被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。但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可逆反应热、欧姆热、极化热和副反应热,电池的发热量主要受其内阻及充电电流的影响动力电池是非常“娇贵”的。温度对动力电池整体性
2025 06-25
BC vs TOPCon终极对决:谁将主宰光伏未来?
[list:subtitle]
光伏行业的技术之争从未停歇,从单晶vs多晶,到PERC vs N型,如今战火已烧至BC(背接触)和TOPCon(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)两大技术路线。隆基押注BC,晶科、天合力挺TOPCon,双方隔空交锋,互晒实证数据,火药味十足!2025年,这两大技术谁能称王?让我们深度解析!一、技术PK:效率、成本、应用场景,谁更胜一筹?1. 效率之
2025 06-16
2025年SNEC光伏展这些你注意到了没?
[list:subtitle]
6月11至13日,号称“光伏春晚”的SNEC光伏展如期而至。近两年光伏行情持续磨底,光伏人苦不堪言。低迷的市场环境使得整个行业也陷入低压的氛围之中。然而从SNEC展会现场来看,虽然不比过去两年,热闹程度依然不低。尤其是龙头企业的展台依旧是人气爆棚,寒意逼人的市场行情似乎并没有影响光伏人的出来“见朋友”、“会对手”
2025 04-02
目前TOPCon 凭什么碾压 BC,主导光伏市场?
[list:subtitle]
近日,部分地区在风光项目开发建设相关通知中提及,2025 年计划实施 2GW 左右光伏领跑计划,并要求组件转换效率达 24.2% 以上。此消息一经发布,便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与讨论。不少业内人士指出,在当前光伏行业发展态势下,单纯强调组件的正面转换效率恐有不妥,应着重强调综合效率的价值,以此避免引发新一轮的 “内
2024 08-12
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有什么区别?
[list:subtitle]
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在多个方面存在区别,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1、应用场景不同• 储能电池:主要用于电力储存,如电网储能、工商业储能、家庭储能等,以平衡电力供需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用能成本。• 动力电池:则专门用于为电动汽车、电动自行车、电动工具等移动设备提供动力。2、充放电特性• 储能电池:通常具有较低的充放
Al2O3背钝化是一种常用的背钝化方法。该方法通过在电池片背面形成一层氧化铝(Al2O3)薄膜来防止电荷的复合损失。氧化铝薄膜可以通过原子层沉积(ALD)等技术在电池片背面均匀地生长。该薄膜具有较高的电阻率和较低的导电性,能够有效地阻止电荷从电池片背面流失,从而提高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效率。
SiNx背钝化是另一种常见的背钝化方法。该方法通过在电池片背面形成一层氮化硅(SiNx)薄膜来阻止电荷的复合损失。氮化硅薄膜可以通过化学气相沉积(PECVD)等技术在电池片背面生长。该薄膜具有较高的电阻率和较低的导电性,能够有效地阻挡电荷从电池片背面流失,提高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效率。
除了上述两种方法外,还有一些其他的背钝化技术,如Al2O3/SiNx多层结构背钝化、全反射背钝化等。这些技术通过不同的手段,在电池片背面形成一层具有较高电阻率和较低导电性的材料层,阻止电荷的复合损失,提高光电转换效率。
2024 06-19
电池片为什么要钝化!
[list:subtitle]
电池片背钝化是一种用来减少电池片背面电荷复合损失的技术,电池片表面存在大量缺陷,会与少数载流子发生复合,导致载流子损失,降低电池性能。通过在电池片表面形成钝化层,可以减少表面缺陷,从而降低表面复合速率,提高电池的少子寿命和开路电压,显著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。下面详细介绍电池片背钝化的原理。太阳能
2024 04-24
常见的PCB 制造缺陷
[list:subtitle]
介绍PCB(即印刷电路板)对于大多数现代硬件至关重要。然而,它们在制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缺陷。这些缺陷可能会导致 PCB 令人失望,并对产品执行和稳定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。这本影响深远的指南分析了最主要的 PCB 制造沙漠,调查了其潜在驱动因素,并针对有限的机会给出了可能的答案。PCB 由层叠在绝缘基板上的导电铜迹线组成
2025 09-15
为什么说AI发展的尽头是工业?
[list:subtitle]
第一次工业革命,人类迈入了蒸汽时代,摆脱了对风、水、畜等自然力的依赖,学会了规模化生产。第二次工业革命,人类迈入了电气时代,钢铁巨兽昼夜不停的咆哮着,改造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。第三次工业革命,人类迈入了信息时代,工业和数据开始密不可分,在各类高精尖产品之外,人类还创造出了“虚拟世界”。身处21世纪,如
2024 03-29
锂电池内阻那些事
[list:subtitle]
内阻是锂电池在工作时,电流流过电池内部受到的阻力。根据测试方法,可以分为交流内阻和直流内阻。电池内阻是鉴定锂离子电池质量好坏的一项重要参数,电池内阻大,会产生大量焦耳热引起电池温度升高,导致电池放电工作电压降低,放电时间缩短,对电池性能、寿命等造成严重影响。在验证各因素对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试验中,内